新闻动态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看,他们把课堂搬进生产现场!
时间:2022-05-26

  设计电路板、打样调试、迭代升级、批量生产……临近毕业,阳光学院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赵华磊已经是校企合作项目——“中科格致K12”项目的学生团队负责人。在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团队的指导下,从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,全部由他和其他十余名学生团队,于学校一间智能工厂完成的。

  这间智能工厂又叫智能智造产学研创新中心,中心集“Unity 3D建模”“嵌入式研发”“软件开发”“大数据开发”“主板生产车间”“3D打印”等功能区域于一体,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量产环节均在校内完成生产的“一条龙”服务。

  近年来,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,阳光学院以产业学院为依托,全面聚焦学生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,打造了“前厂后校”育人模式。“智能智造产学研创新中心”就是学校人工智能学院学生真题真做的“实践工厂”,通过把相关专业的教学课堂搬进真实生产现场,让学生全程参与产品从设计研发到出厂的每一个环节,专业教师全程参与指导,通过对真实项目的“真题真做”,帮助学生实现“做中学,学中做”。

 以K12项目为例,其成品为人工智能科普一站式的软硬件产品,主要为中小学生提供软件编程平台、学习平台及自主“diy”的智能硬件产品。“接到项目后,我们会分几个组别,分别进行软硬件的开发和制作。”赵华磊展示了团队刚调适完成的“K12”芯片成品。“我们会先在嵌入式研发实验室进行主板设计,然后打样调适,修改设计,直至达到最理想的效果,之后我们便会在隔壁的‘SMT主板生产车间’进行量产,顺利的话,每日最大产量可达300片。”赵华磊表示,除了软硬件,他们还负责产品外观设计,并在3D打印室中完成制作。

  “整个项目涉及到软件编程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(图像识别、语音识别)、传感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,对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。”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罗成立表示,增加以项目式为主的实训实战教学内容,不仅帮助学生,更好地消化吸收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,在实战中不断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,也帮助专业教师进一步完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,更好地反哺教学。

  “真题真做,就是一个‘发现需求,运用技术手段满足需求’的过程。所以,在现实工作中,我们遇到的问题远比想象得多,也就促使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。”20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陈贤镇是“K12”项目中儿童智慧编程软件的开发者。他表示,相比于传统的课堂,这种“前厂后校”的模式更能锻炼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不少学生反映,在参与真实项目中,自己完成了从掌握知识点向掌握技能点转变。从大一暑假开始,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学子郑紫洁大部分课余时间,就泡在了这间“工厂”里。从“树课”项目的前端开发,到地方政府乡村振兴门户网站制作和页面设计,身经百战的她,在毕业时同时拿到了百度和网易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“offer”。“在实战中,我强烈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,这种‘甜头’一直延续到我的工作中。我希望,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们可以通过这种实训实战,尝到学习的‘甜’,在工作中收获幸福。”郑紫洁说。

  不少学生反映,在参与真实项目中,自己完成了从掌握知识点向掌握技能点转变。从大一暑假开始,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学子郑紫洁大部分课余时间,就泡在了这间“工厂”里。从“树课”项目的前端开发,到地方政府乡村振兴门户网站制作和页面设计,身经百战的她,在毕业时同时拿到了百度和网易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“offer”。“在实战中,我强烈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,这种‘甜头’一直延续到我的工作中。我希望,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们可以通过这种实训实战,尝到学习的‘甜’,在工作中收获幸福。”郑紫洁说。